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科普 > 正文

医学科普脉象,医学科普脉象有哪些

cysgjj 发布于2024-04-27 04:54:58 医学科普 45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医学科普脉象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医学科普脉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作为一名中医大夫,当症状与脉象不一致的时候,你是舍症从脉还是舍脉从症?

作为一名中医大夫,当症状与脉象不一致的时候,你是舍症从脉还是舍脉从症?

医圣张仲景是脉证并治,在伤寒论论中,他说“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他在金匮要略中,也都是脉证并治,所以以脉和证诊治疾病是首选,舌苔会受种因素影响,脉象很难有***,仅个人看法,抛砖引玉。

必须舍症从脉!因为脉象是反应身体标准的一个尺度。中医讲人病脉不病,这个相对来讲好很多,因为好比一颗大树,外面枝枝叶叶虽然有些病变,根和树干没事,用一些药物很快会过来的。又说脉病人不病,那个就很危险,同理好比一个树,外面虽然枝叶再繁茂,那个心空了,朽了,这颗树也坚持不了多久了。

医学科普脉象,医学科普脉象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现实中经常会听到脉证不相符的情况,于是出现了舍脉从证,舍证从脉的说法,其实人体症状和脉象都无***象,都是真相,更没有脉证不相符的说法,至于不相符的说法,其实是没有认识清楚疾病发生的本质。

比如病人得太阳证,发热恶寒,身体疼痛而咳喘,口不渴,胃不胀,小便自利,而无水气,舌质淡,苔薄白,但是脉见浮弱,脉证看起来似乎不相符,实则相符的天衣无缝。太阳伤寒而见中风脉,为人体阳气素亏,因此脉象不能为浮紧的有力之脉。倘若舍脉从证而以麻黄汤治疗,则大汗出,亡阳亡阴,肌肉跳动。倘若舍证从脉,以桂枝汤发汗,不为汗不出,徒伤人体之气。脉证参合,当是少阴阳气不足,风寒邪气侵袭人体之表,发当温少阴而散太阳,当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

再比如常说的真寒***热证,患者身体大热,但是老想穿衣盖被,喜欢喝热水,而脉象见到微弱,这是脉证不符吗?脉证其实完全相符,少阴阳气大虚,阴寒邪气隔拒阳气,导致仅剩的阳气向体外漂浮。这时候不能舍脉,也不能舍证,治当收摄阳气,以通脉四逆汤加葱白治疗。

医学科普脉象,医学科普脉象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因此在中医临床中,不仅仅要问症状,同时要详细诊脉,做到脉证参合。这才是真正的中医治病。

谢谢邀请!欢迎关注头条号“正说中医药”,正哥将为您提供关于中医临床、养生科普教育专业解读。

作为一名中医大夫,我很反感患者一来二话不说就伸出手让医生诊脉断病的行为,自以为是很聪明,实际上是古装剧看多了,而且也对医生很不尊重。

医学科普脉象,医学科普脉象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管是中医学还是西医学,详细的询问病史和观察症状都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古人把脉诊放在四诊之末,就是说明脉诊要在其他病历资料搜集完成之后才做,而且重要性不如其他几种。

中医有句老话,外感看舌,内伤看脉。为什么内伤看脉呢?因为脉象除了反映病位病性之外,也比较容易反映患者的体质以及正气的盛衰关系

通常如果脉证不一的话,正哥不是简单的做取舍,而是要先有个初步分析,然后再详细追问病史,去不断的修正。比如有次门诊看了一个患者,咳嗽两月余,夜间咳嗽为主,咽痒则咳,痰少难出,口感,舌苔白少津,考虑是肺燥津伤。但是摸脉发现左右手寸关都弦,所以再次追问患者,每次咳嗽一声,还是要连续咳好多声,咳嗽的时候会不会面红胸痛?回答是。考虑兼有肝气上逆,木火刑金的表现,所以在原方案基础上加了桑叶,海蛤壳,黄芩,赭石之类,喝了五服中药完全缓解。就是一个脉证不一,思考原因,再次补充病史症状,再综合分析的例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医学科普脉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医学科普脉象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dprpw.com/post/12501.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图文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