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科普 > 正文

国外医学科普进展,国外医学科普进展现状

cysgjj 发布于2024-06-17 04:31:37 医学科普 41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外医学科普进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国外医学科普进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医学科普类文章发表在什么杂志上?
  2. 5年生存率高达80% 日本的胃癌治疗为啥如此逆天?
  3. 国外的健康科普和我国相比,好在哪里?

医学科普类文章发表在什么杂志上?

健康大视野》杂志 [1] 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卫生部主管中国保健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性综合学术期刊。《健康大视野》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卫生部主管中国保健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性综合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0019、国内统一刊号:CN 11-3252/R、邮发代号:82-584,国内外公开发行。

5年生存率高达80% 日本胃癌治疗为啥如此逆天?

曰本人非常重视每年的体检检查,几乎一年或二年就做一次胃镜检查,我也是两年就做一次胃镜检查的。这是做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最佳方法。所以早期发现了,做胃镜时就可以取出来。而不是等到晚期时才想冶疗。现在日本不光是胃癌,其他的肠癌肺癌等等,只要早期发现了,都可以治愈的,而且不需要很多费用的。国内的人们是小病小痛的自己去买药吃,不去检查,一拖再拖的,最后拖成晚期了,都是自己害了自己,所以千万不要自己判断自己的病情,及时去医院检查,就不会造成严重后果的。

国外医学科普进展,国外医学科普进展现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谢邀。这个问题也不是新话题,日本是个作死的民族,当年侵华战争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还偷袭美国珍珠岛,四五年,忍无可忍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放下了人类史上第一颗***,***的辐射会波及很多年,让日本这个没良心的国家遭受多少代人的噩梦。福岛核电站的泄露更严重,不但日本自己遭受核污染之灾,周边国家也是不同程度的受到危害,核辐射的威力会在蔬菜禽类,动物植物上粘连,会给人类制造出大量致癌物,所以日本人胃癌率高很正常,吃什么东西都要经过胃消化。不知悔改的日本现在又在半岛问题,煽风点火,如果真的发生战争,第一个倒霉的还是日本,到那个时候,日本的癌症并发率还会高,这好像就是老天的报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日本如果不收敛,最后肯定会导致亡国亡种。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5年生存率?

五年生存率指某种肿瘤经过各种综合治疗后,生存五年以上的比例。用五年生存率表达有其一定的科学性。某种肿瘤经过治疗后,有一部分可能出现转移和复发,其中的一部分人可能因肿瘤进入晚期而去世。转移和复发大多发生在根治术后三年之内,约占80%,少部分发生在根治后五年之内,约占10%。所以,各种肿瘤根治术后五年内不复发,再次复发的机会就很少了,故常用五年生存率表示各种癌症的疗效。术后五年之内,一定要巩固治疗,定期检查,防止复发,即使有转移和复发也能及早治疗。

国外医学科普进展,国外医学科普进展现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二,日本的胃癌治疗为何如此逆天?

中国和美国的癌症治疗有差距,但在有的癌症上没什么区别,比如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都只有20%。面对胃癌,中国、美国都输了,但是日本却成为最大赢家!日本胃癌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简直甩了其他国家好几条街!

其实日本对付胃癌的武功秘籍,就是全民筛查口号是“越早发现、越好治疗”。1964 年有40 万人进行了检查,到了1***0 年就有 400 万人,1990 年后每年都有约600 万人进行胃癌筛查。

国外医学科普进展,国外医学科普进展现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以日本对胃癌的治疗就是赢在了起跑线上。如果有人得了胃癌,再跑到日本去求医,那可能就有点晚了,因为不见得日本有特别的治疗优势。

比如说,如果比较美国和日本每年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相对每100 个胃癌发病者,在日本有42 人死于胃癌,在美国有53 人,有点差距,但是区别不大。

看过一些报道,日本胃癌生存率高的主要原因是早发现早治疗。

如何早发现,当然是体检的功劳,日本把胃镜作为40岁以上人群的体检必检项目,实行“全民早筛查”的举措。而胃镜检查不仅仅可以发现胃的问题,还可以筛查食道问题。

而我们自己,做为身体的主人要有胃癌筛查的意识,为自己的身体负责。

我是普通全科医生,我搞不清楚的是,5年生存率有什么意义

1,比较的基准是什么?今天查出有100个胃癌,通过治疗,5年之中死了20个。和这100个人没有发现,没有治疗,5年之中死了20人,还有80人发现以后再治疗,有什么区别?

2,发现癌症,晚了八寸。早期,年轻人,做手术赌一把。而老年人,晚期癌症,应该以除痛和对症治疗为主。而手术以及放疗化疗等等,增加了病人痛苦,没有必要。

3,癌症,最重要的是预防而预防的责任,并不是我们个人。

我家是教科书和医学工具书白纸黑字,明明白白写的全世界肝癌最高发的地区。80年我上高中,有一天背着书包回家,在一个桥上,看见不远处乌黑一片的波浪滚滚而来,没有意识到会发生什么。从那时起,再也没有一条河流可以下去游泳,再也没有一条河流有鱼有虾,也是从那时起,我们大队,900多人,接连有20多个20到30多岁的年轻人死于肝癌。

2000年左右,我回家时发现,死于肝癌的人大大减少,为什么?很简单,家家户户装上了自来水。

4,改善环境,消除污染,才是预防癌症的头等大事。现在,各个城市空气污染严重,肺癌,甲状腺结节比比皆是。

治理污染,难吗?一点都不难。我在[_a***_]30年,亲眼目睹了治理污染的两个阶段。前面15年,沙尘暴。得益于治理沙漠,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几乎一夜之间,沙尘暴绝迹。后面15年,雾霾。前年,得益于煤改气、控制排放等等措施,雾霾几乎一夜之间消失。

国外的健康科普和我国相比,好在哪里?

感谢您的邀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吴一波来回答您的问题。

简单地说:我国健康科普研究应加大青年生活方式干预,倡导“治未病”理念;扩大健康科普干预范围,实施精准健康科普;适应传播媒介发展浪潮,开展新兴媒体研究;倡导健康科普信息设计,提高科普效率。/


1、加大青年生活方式干预,倡导“治未病”理念

鉴于青年接受、学习能力更强,国外健康科普主要研究对象为青年,目的在于引导青年的健康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不当会损害身体健康,甚至引起许多疾病,如提高慢性病的发病率。因此针对青年进行健康科普效果可能更好,能从根源上解决健康问题。而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较低,且科普的主要对象为患病率较高的老年,使患者学会自我健康管理,改善疾病状况。鉴于不同国家地区的健康问题、经济状况、社会背景不同,健康传播的方式和对象也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我国健康科普对象可以在以老年为主的基础上,加大对青少年健康问题的关注,提倡“治未病”理念。针对性的开展相关健康传播调研或宣传的项目。

如果您喜欢的话,请点击右上关注,更多健康知识和您分享


2、扩大健康科普干预范围,实施精准健康科普

目前国外的健康科普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划分更趋精细,涉及领域不仅包括多种疾病,吸烟、酗酒、肥胖等健康问题也有所研究。然而我国健康科普研究处于“重点疾病多,非重点疾病少;慢性病多,非慢***少;老年儿童多,青中年少”的不平衡局面,内容不够精准,还属于一种粗放式科普。面对我国健康科普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实施精准健康科普的重要性日渐显现。精准健康科普是为了实现对被科普者进行最适合其个人的科普,其针对性更强,是提高居民键康素养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国科普工作者应扩大健康科普干预范围,提高健康科普研究覆盖率,并在目前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类标准,实现健康科普对象的精准化,根据受众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个人特征进行“个性化”健康科普。


3、适应传播媒介发展浪潮,开展新兴媒体研究

传播媒介的发展进化影响着健康传播的传播效率,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适应信息传播的需求,传播媒介不断进化,促进了信息的传递交流,扩大了信息***共享空间,使得健康传播的传播效率提升,并扩大了健康传播的范围。同时,新兴媒体的出现,是传播媒介发展进化的体现,代表的是一种更高效率的传播方式,要发展健康传播,对新兴媒体的研究必不可少。从近十年健康传播媒介变化可以看出:健康传播作为传播类别之一,符合传播媒介的发展趋势。所以,健康传播应结合传播媒介的发展,以当代主要媒介为其传播方式,以达到高效能的传播。此外,还应主动发现发展新兴媒介,进一步改进提升传播媒介技术,以期使健康传播更高效。


4、倡导健康科普信息设计,提高科普效率

我国目前的健康科普信息模式是较为单一的教条化的单向输出模式,信息内容多由输出者决定。而信息设计中尤为注重设计受众,科普信息是否符合受众需求决定了科普效率。目前健康科普媒介种类繁多,占比最高的为电视和网络。但电视网络的信息设计为较为复杂的三维设计,我国健康科普信息设计的起步阶段不妨借鉴美国的经验,由简到难,由二维到三维,由由报纸到网络。在二维的视觉设计中信息主要由文字和图片组成。要提高文字的可读性与易读性应尽量做到内容简练,重点突出。且考虑到受众的文化程度不一,语言应通俗易懂。为了吸引受众的阅读兴趣,在保证信息严谨的基础上可以使语言诙谐幽默。图片的插入是为了吸引受众眼球并使受众对所科普内容有直观的印象。电视、网络的三维设计可在二维的基础上插入动画、音频和互动等从而进一步提高科普效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外医学科普进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外医学科普进展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dprpw.com/post/20544.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图文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