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知识 > 正文

高血压的有关健康知识讲座,高血压的健康知识讲座内容

cysgjj 发布于2024-10-25 17:12:20 健康知识 42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高血压的有关健康知识讲座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血压的有关健康知识讲座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高血压患者,平时如何监测血压最有效?
  2. 冬天晨跑和散步对高血压患者有什么好处?

高血压患者,平时如何监测血压最有效?

高血压患者,鼓励家里自备一台有国际认证的血压计,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许多患者会问到校正的事情,可以与盒子上的厂家联系(上面有联系电话),寄回厂家校正,可每年校正一次。

然后,就是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测血压前,排空膀胱,***5-10分钟,一般测量坐位血压,血压计与心脏在同一水平。测量二至三次,两次测量之间要间隔一分钟以上,取平均值。此外,建议同时记录心率。高血压的患者要同时进行心率管理,建议小于80次/分钟。

高血压的有关健康知识讲座,高血压的健康知识讲座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三,合适的血压测量时间。建议早上起床后1小时内,吃药前,测量第一次血压,目的是了解降压药物是否可以覆盖到清晨服药前的时间段。晚上睡前测量第二次血压,了解降压药是否可以管理到晚上的血压,以及患者是否是反勺型高血压(白天血压不高,晚上高)。有条件的患者可以在上午十点左右和下午四点左右测量血压,因为这是一天中血压最高的两个时间段。对于确诊高血压、调整降压药物期间、天气变化期间,以上血压监测就显得更为重要。血压没控制好的患者,要及时找医生调整降压药物。

对于高血压患者,除了管理好血压以外,还要注意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并发疾病筛查,进行全面管理,才会获得最大益处。

关注健康,关注心血管徐医生!

高血压的有关健康知识讲座,高血压的健康知识讲座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

这确实是一个高血压患者应当了解的问题,只有准确地测量血压才能为制定合理降压方案提供依据,同时也是评判降压效果的依据。但由于人的血压在一天中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有自己的变化规律,而对高血压的控制是对全天最高血的控制,因此有高血压的人应当学习检测血压的相关知识,比如:

知晓全天血压的变化规律

高血压的有关健康知识讲座,高血压的健康知识讲座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人的血压在全天会出现两次高峰一个低谷,分别是早晨起床后的6:00-8:00血压会出现全天的第一个高峰,随后缓慢下降,到了下午16:00-18:00又会出现全天第二个高峰,之后又会下降直到半夜出现全天血压的最低谷,全天血压的最高与最低值可以相差10-20mmHg。

因此,测量血压应选择有血压高峰出现的时间。此外,由于夜间血压升高是独立于白天血压升高之外导致心脑血管病发生原因,因此有高血压的人还应当定期检测夜间1:00-3:00的血压,可定期去医院佩戴24小时动态血压仪来完成这项检查,这也是近年来特别推荐控制血压的要求之一。

知晓检测血压的频率

对于初次***取相应措施比如改变生活方式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的人,在头1-2周应每天检测血压,特别是服用长效降压药的人,因降压药起效缓慢而持久,往往在服药后一周才能发挥最大药物,因此应多做血压以了解血管控制情况,及时调整降压药用量;对于血压较平稳的人来说,每周应选择一天测量早晚的血压。

知晓血压检测的方法

比如测血压前要排空小便,安静休息5分钟,取坐位检测,双脚平放地面,胳膊肘要有支撑且上臂中线要与***平齐,袖带扎在肘窝上2厘米处,松紧以能平伸进2要手指为度;每次应测两遍,间隔2分钟,取两次的平均值做记录;如果两遍测量结果相差大于5mmHg,则还应测量第三次,去掉第一次结果,将后两次结果相加取平均值做好记录。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上周末参加2019华夏互联网+高血压大会,在参会期间学习了很多国内外关于控制高血压的知识。其中台湾大学王宗道教授的演讲对我印象深刻。为什么今天单单把台湾省的王宗道教授的讲课拿出来讲,主要就是因为海峡两岸同宗同祖,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文化传统,基本一致。所以,他们关于高血压防治的经验,其实我们也可以有效借鉴。

在这次会议上,王宗道教授特别讲了台湾省关于高血压控制的一些经验,他指出台湾社会在上世纪的70年代随着经济的腾飞,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欧美化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多慢性病的高发,其中一个就是高血压。但是,随着医疗知识的普及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到今天他们因为高血压带来的严重疾病已经明显降低。

带来这些巨大转变的原因是很多措施的实施,其中一条就是“722”经验。这里这个722指的是对于患者教育,教育他们自己监测血压:7代表连续7天监测血压,第一个2指的是早晚两个时间段测血压,第二个2指的是每个时间段测两次血压。

在这种监测血压方法的引导下台湾实现了对高血压的有效控制,其实我们中国大陆地区对于高血压患者血压的监测与这个方法基本上大同小异。不同的是我们推荐每一个时间段测血压的时候连续测3次,去掉一次最高值,剩下两次求平均值。

最后,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可以让我们国家心血管疾病的拐点尽快到来。

冬天晨跑和散步对高血压患者有什么好处?

高血压的营养预防中首要的就是要控制体重避免肥胖。控制体重可使高血压的发生率降低28%—40%,那减轻体重的必要两个因素一是限制[_a***_]的摄入,二是增加体力活动。所以晨跑和散步都对维持血压稳定,增强体质,控制体重有好处。适量的运动,既能增加能量的消耗,又能改善葡萄糖耐量,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还能提高HDL的水平,对控制高血压有利。

其实运动是要坚持长期进行,不仅是冬天、其他季节也要经常进行适量的体育活动,运动的方式不限于跑步、如每日步行3公里,时间在30分钟以上;或是选择适合个体的有规律的运动项目,如骑自行车、有氧操、太极拳或是广场舞等。每周进行5次。

有人说冬季不适宜晨跑,这种说法不赞成,我本人就有晨跑的习惯,从2002年开始晨跑,无论什么季节都一直在坚持,每天锻炼的跑友中就有两位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其中一位65岁中度高血压跑友(个人坚持不用药)已坚持10年的晨跑,他的血压水平由之前的重度改善为中度。另一位82岁高血压患者每天早晨坚持1小时走步,配合药物治疗,现血压稳定。只要你进行充分的运动前热身,做好保暖,有运动习惯和运动基础,冬季晨跑和散步都是非常好的运动。跑步的配速可以在每公里7—8分钟左右的慢跑。运动后心率每分钟约170较为安全。如果是60岁的人,运动后心率达到每分钟110次,如此掌握适量的运动,可以达到安全和保持有氧代谢的目的。

赵素华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高级面点师/大连营养学会理事/大连营养师俱乐部讲师/王兴国营养特训班第一期学员/大连市首届营养师大赛二等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血压的有关健康知识讲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高血压的有关健康知识讲座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dprpw.com/post/52204.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图文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