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sgjj 发布于2024-09-02 06:41:13 健康知识 38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心里健康十二讲知识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心里健康十二讲知识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学习心理学,目的就是了解人类心理的活动规律,把心理学知识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和生活当中,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它既有助于我们比较清晰地了解和认识自己,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又有助于我们知己知彼,搞好人际关系,甚或对自己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心理健康知识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帮助自己提升元认知能力。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的概念,元认知就是对认知过程的认知。元认知能力比较强的人,在说话做事的时候,经常能够在心理上自动监控自己的思维过程。就像随时在身体上方悬挂了一面小镜子,总是能够去看见和调整自己的表现。比如,有些人说话特别啰嗦,可能就是元认知能力较低的结果。所以,在表达的时候,他们没办法随时监控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及时纠偏,表达就常常是下意识的输出信息。表达的内容可能就是不合适的,不清晰的,或者断续的,导致别人没办法很好地理解。类似的一些行为问题,都可以通过心理学中的自我觉察,提升元认知能力来调整改善。
心理健康知识的第二个作用,是帮助自己定期疏通心理,减少压力。人天生懂得趋利避害,因为利益或者情感上的缘由,我们经常需要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绪。所以,我们的表达并不总是由衷的,我们的行为也并不总是和内心一致的。比如,在心生厌烦的时候,却需要表达赞美;极度愤怒的时候,却需要展示亲和。久而久之,内心就会积压大量的负面情绪,让我们陷入一种压抑、沉重的状态,逐渐影响心理、身体,甚至也会影响和他人的关系。如果懂得心理健康和自我疏导,就像给自己做一个定期的心灵Spa,清理一下内心淤积的负面情绪。
刚才说的两点还都是心理健康知识相对浅层的作用。更深层的作用,是发现那些暗藏在自己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你可能在平时生活中对它们丝毫没有感知到,它们却像一个内心黑洞一样,无形的、却又极大地影响着你的行为表现和人际关系。比如,你总是无法控制某一种欲望;你总是无法达成某一些心愿,或者你总是陷入同一种沟通问题,你总是被同样的一类人伤害……
首先这个问题有一个非常肯定肯定的答案,那就是对生活非常重要。
一个人如果我经常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话,那么他的心态已经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稍微都会因为自己的学习有所改变。
我们***设一个不经常学习和一个经常学习的人,面对突发的事情,一个经常学习的人尤其是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一个人,那么他在沟通的时候一定会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事情可能会很顺利的解决,因为心理是健康的,没有想着要伤害别人,或者是要陷害以及对对方用什么套路?
世界上什么最珍贵的就是真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就是走出国家也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人。
学点心理健康知识,对生活很重要,尤其对个人的成长发展。现在社会生活压力大,每天都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处理,有的时候情绪很烦躁,会影响身体健康,学点心理学知识,对身体健康很重要。在处理家庭问题上,学点心理学知识,也利于家庭和谐,结婚以后如何与妻子打交道,生孩子以后如何去培养孩子,如何与婆媳搞好关系,这里都需要心理学知识。
处理工作关系上也需要心理的知识,如何与领导处理好关系如何与同事处理好关系,另外,如何与朋友处理好关系,都需要学点心理学知识。所以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很重要。
现代的健康研究理论越来越认同人的健康是心身健康,心理健康占的比例更大。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更是一个健康的看待问题的认知水平。所以有点儿心理学的知识对促进我们的心身健康是非常有帮助的。
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其特征表现为从渐进的量变到跳跃的质变,表现出若干连续的阶段。按照学派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以认知发展作为划分标准,代表人物为皮亚杰。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0-2岁为感知运动阶段,2-6岁为前运算阶段,6-12岁为具体运算阶段,12-15岁为形式运算阶段。
第二,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标准,代表人物为柏曼。柏曼主张以内分泌作为划分的标准,将心理发展分为胸腺期(幼年)、松果腺期(童年)、性腺期(青年)、内分泌全盛期(成年)、内分泌缺乏期(老年)。
第三,按照情欲作为划分标准,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佛洛依德认为,按照力比多主要投放的身体部位,儿童发展可以分为:0-1岁口唇期、1-3岁肛门期、3-6岁前生殖器期、6-15岁潜伏期,15岁之后为生殖期。
第四,以人格特征为划分标准,代表人物为艾里克森。其将心理发展分为:0-1岁信任对怀疑,1-3岁自主对羞愧,3-5岁主动对内疚,5-12岁勤奋对自卑,12-20岁角色统一对角色混乱,20-24岁亲密对孤独,24-65岁繁殖对停滞,65岁至死亡完善对失望。
第五,以主导活动作为划分标准,代表人物为列昂节夫。他主张以游戏和学习在某个阶段起主导作用的活动来划分:0-1岁是直接的情感交际活动,1-3岁是操作实物的活动,3-7岁是游戏活动,7-11岁是学习活动,11-15岁是社会公益活动,15-17岁是专业的学习活动。
我自己就是一名学心理学的家长,到底是应该照着教科书育儿呢,还是以自然的方式教育孩子呢?我也纠结过。现在我的孩子和我非常亲密,他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都会告诉我,连老师都会经常找我打探打探班里的事情和孩子们的想法。
我和我的孩子有时也会由于观点不合而产生矛盾。但是不管多大的分歧,我们很快能够和好。也许在观点上仍然没有统一,但是从情绪上我们可以很快恢复。因为我们彼此都知道,这些问题是“我们家自己的事情”,需要我们共同面对解决。
许多时候他第一反应是和我说“不”,情绪平静下来后我笑嘻嘻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说“不”呢?他也笑嘻嘻地回答:在我没弄清楚之前,说“不”是最[_a***_]的回答。你瞧,这就是孩子本来的模样,在他这个年龄,他就是这么考虑问题的。如果你着急,那就是你输了!
对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我总结了这么几条心得:
发展心理学方面的教科书上可以让我们比较系统地了解到孩子在各个时期成长的特点,比如依恋、叛逆、说谎等原因的形成,这能够帮助我们立足于孩子的发展规律上来看问题,而不是站在一个三十四岁的年纪,发愁这孩子小小年纪怎么会这样。例如,他怎么这么不听话呢,他怎么总是回避困难呢,等等。
书上的这些规律是心理学家们观察统计出来的,不是每个孩子必然都会出现。那些焦虑的家长,总会等候着一个问题又一个问题的出现,然后“照方抓药”。这样你就相当于认定了问题一定会出现,然后孩子就会在你的预期中,活出你“预期”的样子,真的出现这样的行为。
“去问题化”是一个减轻焦虑的好办法,既然有些问题是有规律的,它该出现就一定会出现,那么你就不必真的把它当成一个严重的问题,这只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书上和学校里,都是实施孩子发展规律共性的部分。对于老师、心理学家和教育专家来说,这是工作。工作就意味着需要标准化、批量化地解决问题——在某个年龄段该学什么、该培养什么,对这个年龄所有孩子都是同质化的理念。
家里最需要的,是实施孩子的个性化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灵魂有趣的孩子,而且这样他才会真正意识到他是“你的”孩子,他会有他自己的特点,也能够更好地接纳与自己不同的事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心里健康十二讲知识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心里健康十二讲知识点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dprpw.com/post/39538.html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全面健康小知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全面健康小知识...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女性hpv健康知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女性hpv...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健康小知识圣女果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健康小知识圣...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肝脏科普健康知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肝脏科普健康...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子宫健康知识大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子宫健康知识...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幼儿园卫生健康保健知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幼儿园卫生...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长篇健康养生小知识分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长篇健康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北城街道肺部健康知识讲座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北城街道...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健康小知识健康管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健康小知识健康...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健康养生小知识普及内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健康养生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