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科普 > 正文

医学科普比赛吸烟,吸烟科普演讲

cysgjj 发布于2024-09-03 13:20:37 医学科普 41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医学科普比赛吸烟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医学科普比赛吸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长期吸烟的人群,有必要在体检时检查胸部CT吗?
  2. 抽烟、喝酒会致癌吗?有哪些医学依据?

长期吸烟的人群,有必要在体检检查胸部CT吗?

长期吸烟的人群,当然有必要在体检时行胸部CT检查。不过,也不要滥查,吸烟也并不是吸了几天的烟,或者几个月的烟就成了高危人群,比如某个人去年开始吸烟了,是不是今年就开始要每年做胸部CT?当然不是太有必要。请尽早戒烟,这比什么都要重要,不要再吸了。

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做胸部CT,尽量选择低剂量CT检查,如果这种筛查发现的肺内结节,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下一步的随诊和处理方案

医学科普比赛吸烟,吸烟科普演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根据最新的美国疾病预防工作组的推荐,符合以下全部条件者,建议进行肺癌筛查:年龄在55至77岁之间;吸烟指数30包年及以上每天吸烟的包数乘以吸烟的时间:30包年可以是每天一包,吸烟30年,或者也可以是每天两包,吸烟15年);过去15年一直有吸烟或者戒烟不到15年。

中国的肺癌筛查建议稍有不同,依照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心胸学组2015年《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专家共识》,建议将高危人群定义为:(1)年龄50~75岁;(2)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①吸烟≥20包/年,或者吸烟指数400年支以上(吸烟指数=吸烟的年数×每日吸烟的支数),其中也包括曾经吸烟,但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②被动吸烟者;③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④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⑤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

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人群,不建议常规进行一年一次的筛查。当然,如果有某些相关症状,或者有其它可能的高危因素,建议向相关专科医生咨询沟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在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筛查。如果当前吸烟,应接受循证戒烟咨询。

医学科普比赛吸烟,吸烟科普演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说起吸烟,作为医生很惭愧,尤其是作为一个呼吸科的医生。并不是说自己吸上了烟,而是面对一些亲人反复科普吸烟的害处,屡屡劝阻吸烟失败。

曾经有一位亲人,吸烟50多年,烟瘾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但就是无法戒除,因为经常找各种理由来为自己开脱,比如说吸烟可以提神啊,很多伟人也吸烟啊,或者说戒烟之后无精打***,戒烟会气出病来。总之反复规劝戒烟无效。

2013年夏天没有任何先兆的出现痰中带血现象,到医院拍胸片,说是慢性支气管炎改变,在中医院吃了一点药后就回家了。一周后,痰中带血症状持续,并开始出现胸痛症状。结果复查肺部CT,发现左肺靠近心脏旁有一个肿块,而正处于胸片不易发现的位置,最后穿刺病理证实为肺癌。

医学科普比赛吸烟,吸烟科普演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研究证实,吸烟患癌的概率是普通人的20倍到50倍以上,香烟属于I类致癌物(即有确切的致癌作用),香烟与多种疾病相关,比如呼吸系统的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以及高血压,高血脂,脑卒中等等,都有很大的正相关性。

因此,无论是从经验教训来讲,还是从科学健康的角度出发,长期吸烟者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要重点查呼吸系统,而呼吸系统的检查最主要的是支气管与肺部。

一是分辨率不是很高。对肺部5毫米以下的病变,诊断价值非常有限。

二是胸片拍摄方法和成像原理,非常容易形成漏诊和误诊,有些较小的病变容易被心脏和肋骨所阻挡,无法辨别。

1、分辨率较高,对于直径在一毫米以上的病 都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2、CT是断层扫描,呈立体式的,相当于将胸部(肺部)一个一个薄片切开来看,不会产生遗漏,而且还可以3D成像,更为直观。

抽烟喝酒会致癌吗?有哪些医学依据?

吸烟的人,烟草中的尼古丁、苯酚、焦油、多环芳香羟、苯并比等毒素导致毛细血管立即收缩,较细血管发生痉挛,红细胞不能携氧而使细胞缺氧。

长期吸烟的人脸色发青就是皮肤细胞慢性缺氧的状态,全身细胞都要受到同样的影响,心脏、大脑、肺、肝脏、胃脏等重要器官都处于缺氧状态。80%漫性阻塞性肺病是由吸烟引起的,吸烟是冠心病中风等[_a***_]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和罹患肺癌的直接原因。在同一房间吸二手烟的人,其血液和尿液中的尼古丁浓度有时甚至比吸烟人还要高,并引发支气管炎、肺功能衰退和肺癌,儿童尤甚。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每吸1支烟可减少8分钟寿命

吸烟还会让身体产生大量自由基。自由基破坏细胞膜,损伤DNA,阻碍体内酵素发挥用,并且成为加速衰老和癌症的元凶。身体为了对抗自由基氧化损伤,要启动抗氧化酵素予以清除,包括SOD酵素、过氧化氢酵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酵素以及维生素C等抗氧化物质。酵素应对烟毒伤害,需要大批量动员,甚至形成矩阵形态运作,因此会导致体内酵素的大额负债,甚至出现吸烟人“酵素银行破产” ,此时就意味着烟毒致人死亡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一:抽烟

3-5年内抽烟是不会得肺癌的,10年左右也一般是不会的,但一般有20年烟龄的人,得肺癌的概率达到了60%以上,应该是非常可怕的数据。另外,长期被动吸烟的人甚至比主动吸烟的人患肺癌的概率要高得多,而且时间也短得多,一般十年左右得肺癌的概率就会超过50%。因此建议有长期抽烟史的定期去医院做检查。

二:喝酒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工厂”,酒必须经过肝脏解毒。长期酗酒,会导致肝脏过度负担,发生肝硬化,一部分肝硬化会转变为肝癌。长期饮酒,且饮酒过度,还容易破坏胃黏膜。胃黏膜破坏后,胃失去了保护,高酸性的胃酸就会腐蚀胃,胃易溃疡。溃疡长期不愈,癌变的可能性就很大。

总之,有抽烟或者喝酒习惯的人应该定期去医院做检查!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吸烟,饮用酒精,都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类致癌物。这是建立在大样本和统计的基础上的,对人体有明确致癌作用的。一类致癌物是提高患上癌症的风险,而不是必然会患上癌症,抽烟喝酒没得癌症,可能是基因好,更有可能是运气好。

烟草的危害说的比较多了,实际上,并不是只要吸烟就会患上癌症。2004 年,《英国癌症杂志》 发表了论文,对欧洲男性肺癌死亡率进行了统计,发现75 岁吸烟人群死于肺癌的概率是 16%,这个比例看着并不高,但是相比不吸烟人群高了 50 倍。所以别用“我身边的人抽烟喝酒没得癌症”来举例了,他们可能是那84%,但还有近16%的人本来是可以避免患上癌症的。你怎么敢保证你抽烟喝酒就不在那16%里面?

再说一说饮用酒精。

实际上,酒精,也就是乙醇,对人体是没有什么危害的,但是人喝下去酒精,要把它代谢掉,是有个步骤的,首先,乙醇经过乙醇脱氢酶催化,变成乙醛。乙醛经过乙醛脱氢酶催化变成乙酸(也就是醋酸,对人体无害),然后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问题出在乙醛身上,喝酒后的脸红、心悸都是因为乙醛在作怪。如果乙醛不能及时变成乙酸,就会诱导细胞突变,提高患癌风险。而且乙醛会破坏DNA,在与蛋白质结合的过程中导致肌肉发育异常。

除了患癌之外,《柳叶刀》上发布了一个涉及约 60 万人的大样本研究再次证明饮酒是没有安全剂量的,只要喝,就会增加中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且会减少预期寿命。如果你40岁的时候每天喝两瓶半啤酒,会减少约五年的预期寿命。

抽烟喝酒致癌一说大都出自于所谓的养生保健专家、医疗界人士,以及在这些人的影响下,人云亦云的大众

抽烟喝酒对人身体的部分器官会造成伤害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呼吸道系统,比如肝、胃……

但与遗传环境食物等主要致癌诱因相比,抽烟喝酒不过是“可能”导致癌症的因素之一。

打从俺知道诺贝尔奖这码事,就没听过医学奖颁给因研究抽烟喝酒直接致癌的医疗界专家。

抽烟喝酒只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仅此而已。

不抽烟患肺癌的并不比抽烟的比例低,在俺的亲人中,有2个极度厌恶抽烟的却得了肺癌,另一个一天一包,抽了40年,每天喝8两60度小烧的亲戚却是生龙活虎。

每个人身体都携带着无数癌症因子,只有在某方面免疫力下降或缺失时,才会形成癌症,并在某个部位表现出来。

癌症7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生活习惯和食物,15%取决于环境污染,如水、空气

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肝、脾、肾等病症不是因为抽烟喝酒,但有了这些病,抽烟喝酒会恶化病情,不利于修复破损的器官。

当然,远离烟酒会让身体更加健康,减少诱发癌症的风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医学科普比赛吸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医学科普比赛吸烟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dprpw.com/post/39841.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图文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