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科普 > 正文

美国人医学科普,美国人医学科普书籍推荐

cysgjj 发布于2024-10-10 06:10:58 医学科普 23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美国医学科普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美国人医学科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国外的健康科普和我国相比,好在哪里?
  2. 美国有哪些气象科普节目?
  3. 美国真实感染总人数怎么统计?

国外的健康科普和我国相比,好在哪里?

感谢您的邀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吴一波来回答您的问题。

简单地说:我国健康科普研究应加大青年生活方式干预,倡导“治未病”理念;扩大健康科普干预范围,实施精准健康科普;适应传播媒介发展浪潮,开展新兴媒体研究;倡导健康科普信息设计,提高科普效率。/


1、加大青年生活方式干预,倡导“治未病”理念

美国人医学科普,美国人医学科普书籍推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鉴于青年接受、学习能力更强,国外健康科普主要研究对象为青年,目的在于引导青年的健康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不当会损害身体健康,甚至引起许多疾病,如提高慢性病的发病率。因此针对青年进行健康科普效果可能更好,能从根源上解决健康问题。而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较低,且科普的主要对象为患病率较高的老年,使患者学会自我健康管理,改善疾病状况。鉴于不同国家地区的健康问题、经济状况、社会背景不同,健康传播的方式和对象也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我国健康科普对象可以在以老年为主的基础上,加大对青少年健康问题的关注,提倡“治未病”理念。针对性的开展相关健康传播调研或宣传项目

如果喜欢的话,请点击右上关注,更多健康知识和您分享


2、扩大健康科普干预范围,实施精准健康科普

美国人医学科普,美国人医学科普书籍推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目前国外的健康科普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划分更趋精细,涉及领域不仅包括多种疾病,吸烟、酗酒、肥胖等健康问题也有所研究。然而我国健康科普研究处于“重点疾病多,非重点疾病少;慢性病多,非慢***少;老年儿童多,青中年少”的不平衡局面,内容不够精准,还属于一种粗放式科普。面对我国健康科普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实施精准健康科普的重要性日渐显现。精准健康科普是为了实现对被科普者进行最适合其个人的科普,其针对性更强,是提高居民键康素养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国科普工作者应扩大健康科普干预范围,提高健康科普研究覆盖率,并在目前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类标准,实现健康科普对象的精准化,根据受众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个人特征进行“个性化”健康科普。


3、适应传播媒介发展浪潮,开展新兴媒体研究

传播媒介的发展进化影响着健康传播的传播效率,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适应信息传播的需求,传播媒介不断进化,促进了信息的传递交流,扩大了信息***共享空间,使得健康传播的传播效率提升,并扩大了健康传播的范围。同时,新兴媒体的出现,是传播媒介发展进化的体现,代表的是一种更高效率的传播方式,要发展健康传播,对新兴媒体的研究必不可少。从近十年健康传播媒介变化可以看出:健康传播作为传播类别之一,符合传播媒介的发展趋势。所以,健康传播应结合传播媒介的发展,以当代主要媒介为其传播方式,以达到高效能的传播。此外,还应主动发现发展新兴媒介,进一步改进提升传播媒介技术,以期使健康传播更高效。

美国人医学科普,美国人医学科普书籍推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倡导健康科普信息设计,提高科普效率

我国目前的健康科普信息模式是较为单一的教条化的单向输出模式,信息内容多由输出者决定。而信息设计中尤为注重设计受众,科普信息是否符合受众需求决定了科普效率。目前健康科普媒介种类繁多,占比最高的为电视和网络。但电视网络的信息设计为较为复杂的三维设计,我国健康科普信息设计的起步阶段不妨借鉴美国的经验,由简到难,由二维到三维,由由报纸到网络。在二维的视觉设计中信息主要由文字和图片组成。要提高文字的可读性与易读性应尽量做到内容简练,重点突出。且考虑到受众的文化程度不一,语言应通俗易懂。为了吸引受众的阅读兴趣,在保证信息严谨的基础上可以使语言诙谐幽默。图片的插入是为了吸引受众眼球并使受众对所科普内容有直观的印象。电视、网络的三维设计可在二维的基础上插入动画、音频和互动等从而进一步提高科普效率。


公众对于医学的诉求正在从“已病才就医”到“未病先预防”转变。根据《中国网民科普需求搜索行为报告》显示,2011年到2015年第一季度,健康与医疗是各年龄段最关注主题,科普搜索指数由日均251万增长到700万。健康与医疗已成为最受关注的科普主题,互联网成为常见疾病的问询平台
这应该是我国目前面临的健康科普的现状。

但是我们会发现,目前网上的健康类科普存在几大问题,首先来说就是大家有问题都先去搜百度,而百度给出的答案前几位是竞价排名制的,所以很多人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其次,就是网络上很多健康类的科普或者说话题都是用户根据自身的经验或者体会总结的,而这些经验可能会因人而异,并不具有可靠性。因为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给出的解答是不一样的。

那么国外至少来说有权威的网站,比如国立卫生研究院,FDA,以及世卫组织等等,这些机构会对一些[_a***_]给出权威的解释,反观国内,有多少人遇到健康或者医疗方面的问题会去看卫计委等相关权威机构的网站呢?

我想这是一个最大的区别,高下立见。

毕竟个人经验难以***,权威机构又不太为公众所知。

美国有哪些气象科普节目

气象类最专业的要属weather channel了,也就是天气频道,我国有类似的中国气象频道,不过中国气象频道起步比较晚。其它像国家地理频道,历史频道制作过大量高质量的气象类纪录片,非常的值得推荐看一下。央视纪录片频道引进过很多类似的纪录片,感兴趣可以到其***去浏览一下,中国本土这方面科普类的有点少,比较接地气可能就属地理中国了,对于地质,气象,等各面的探索还是比较全面的,播出也有好些年头了,虽然可能很多不能解答,但有这样一个节目真的是难能可贵的,我们不要太挑剔。

关于气象频道,天气频道(TWC)是美国 基本的有线和*** 频道,截至2018年9月,全美约有7911.8万户家庭订阅The Weather Channel付费电视服务,天气频道成立于1980年7月18日,总部位于美国亚特兰大,对于那个网络通信不发达的年代,通过电视接收气象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手段,现阶段的天气频道是全球气象预报最有影响力的全媒体,天气频道使用特殊的专有设备,插入当前和未来当地天气状况的信息,以及美国国家气象局和风暴预测中心和国家飓风中心发布的天气警报。除了美国本土,其还在全球多个国家,像拉丁美州,欧州英国,法国等运行网站或电视频道。天气频道的app是全球下载量最多的气象***之一,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一下,其提拱全球各地的气象预报。其实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非常专业的气象团队和庞大的天气素材库。以上欢迎交流指正。

美国真实感染人数怎么统计?

那就要看川普愿不愿意让“大家”知道?“大家”我加了引号,是这个“大家”包含着美国民众。如果他愿意,方法总比困难多;如果他不愿意,那是点办法都没有了。这一点就非常可怕,因为到底有多少人得了?到底谁得了?他这叫蒙起整,那么什么时候结束也就成了未知数!那么科普一下专家:越到后对外回归人员14天隔离,14天会不会少了?网上搜了一下:钟南山团队在论文中提到潜伏期的中位数为3.0天,这意味着 log(潜伏期)的均值为1.1。在均值已经确定的前提下,log(潜伏期)的标准差越大,潜伏期的尾部概率也越大。根据钟南山团队的论文,1099例中潜伏期最长为24天。我们使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可以推算出,当 log(潜伏期)的标准差为0.64,1099例中最长潜伏期的中位数为24天。这个对数正态分布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患者的潜伏期在7天以内。(具体计算:(Log 7-log 3)/0.64= 1.32σ,可以查正态分布的计算表格,就可以得到超过1.32个标准差以外的概率<10%)

我们还可以模拟出,任意一个病例的潜伏期超过14天的概率为0.838%,超过24天的概率为0.062%。显而易见的是,观察到的病例越少,这些病例中的最长潜伏期也越短。如果我们只观察83个病例,那么其中最长潜伏期的中位数就只有14天。如上所述,当观察病例达到1099时,最长潜伏期的中位数就会达到24天。 这些只是据国内人员的体质推断的,长期在国外生活的人呢?或者说纯粹的外国人体质呢?那么那些发达国家的专家得出的潜伏期天数又是多少呢?这些都不得不考虑!

这个问题只有川普知道,而且美国并不想让人知道真实情况,今天美国已经宣布停止公布军方感染数据,这说明病毒在军队中已经蔓延,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数据来源于媒体和各州医院,第一,不官方,第二,不准确!但不管如何,美国已经是“全球第一”了,十万还是一百万取决于他愿不愿意公布!

但有一点请大家注意,美国只做了50万人的检测(据说自己感觉有症状的人才检测)就报出104000人,20%!!!!那么,没检测的三亿人将来有多少?无症状的有多少?10万人密切接触者有多少?

这个答案恐怕只有交给时间了,一个月甚至三个月,也许更长,A-B-C-D-E......无限***!无限想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美国人医学科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美国人医学科普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dprpw.com/post/48588.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图文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最新留言